为保障供水,他们深入高风险区进行抢修
近期,广州多区发布的强化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中,均把水、电、燃油、燃气等供应,列为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民生服务。保障供水的重担,落在一批广州供水工匠身上。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成立多支防疫抢修专班,在本轮疫情中数次进出广州疫情高风险区、临时管控区进行抢修工作。作为供水工匠,他们希望用正常供水服务,疏解受疫情影响的市民的生活痛点。
防疫抢修专班人员在抢修供水设备
他们闭环值守,“绣花功夫”抢修故障
接到抢修工单立即出车上路,到达现场后尽快尽全力排除供水故障,这些对于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南区供水分公司职工徐文辉和杜路鸣来说,再熟悉不过。自海珠区发生疫情以来,两人均参与需要进入高风险区的防疫抢修专班工作。相比平日,两人均觉得如今的工作和平时很不一样。
“越是疫情防控,越考验我们的抢修精细化。”南区供水分公司防疫抢修专班组长徐文辉介绍,进入疫情高风险区需要穿防护服,除了大家熟知的密不透风与穿着不适感,这身防护服对抢修工作还是一种妨碍,一旦用力过度,防护服很容易破损。这让平时习惯“大力出奇迹”的工匠们,如今更需要“绣花功夫”。
“因为防疫要求,我们无法像平时那样与市民直接交流。”南区供水分公司防疫抢修专班队员杜路鸣介绍,除了防护服的阻隔,高风险区的市民也因“足不出户”,难以和抢修人员见面,抢修人员无法像平日那样通过面对面沟通了解市民的用水难处,这也考验着抢修人员对供水故障的判断能力。
从海珠区本轮疫情发生至今,徐文辉和杜路鸣以及其他防疫抢修专班同事,便过着闭环居住值守、一旦高风险区、临时管控区有抢修工单便立即出动的生活。
防疫抢修专班人员在抢修供水设备
“每一宗高风险区内的成功抢修,都是集体努力成果”
“不管有需求的市民居住在哪里,我们都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徐文辉介绍,海珠高风险区、临时管控区内存在不少老旧民宅和城中村住宅,这些建筑难免有一些缺水缺压问题。
面对市民的需求,徐文辉和同事们采取了设置临时取水点、协助抽水进蓄水池、更换破损水管等方式解决。曾经有一宗抢修工单,徐文辉和同事们连续5天为涉疫高风险区建筑设临时取水点,并抽水进蓄水池维持供水,以改善高风险区建筑内居民的用水条件。
“相比平日工作,每一宗高风险区内的成功抢修,都是集体努力成果。”徐文辉表示,每次进入高风险区,他和同事都要与高风险区相关网格负责人联系,确定可以进入的路线,在网格员带领下找到供水故障点,完成抢修后再消毒离开。
“从我们接触的情况看,高风险区内的防疫工作人员,非常关注居民的生活。”杜路鸣介绍,其中一宗他参与的高风险区抢修工单,来自海珠区康鹭片区。按工单内容,涉及的地址不止一处,打电话的却是同一人。
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才发现,报障的并不是居民本人,而是负责该片区高风险工作的防疫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得知有住宅存在缺水缺压问题但居民不知如何报障后,主动帮忙联系自来水公司。
截至采访时,徐文辉所在的南区供水分公司防疫抢修专班已处理10宗涉及海珠高风险区、临时管控区故障工单。
愿疫情早日结束,与家人团聚
和普通广州市民一样,下班后的徐文辉和杜路鸣都有各自家庭。疫情叠加闭环工作,两位供水工匠已经较长时间没法和家人接触。问及“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一件事”,两位工匠的答案高度一致。
“我很想和家人团聚,然后去旅游。”徐文辉说,不管是否有疫情,他均长期工作在供水抢修一线。他希望疫情结束以后,能够多陪陪家人。
“我也很想和家人团聚并出去旅游。”杜路鸣说,能够出外旅游,除了说明广州本地疫情趋稳,旅游目的地的疫情也趋稳,意味着有更多地方正在远离疫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