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畅通行动“疏经通脉” 海绵城市大雨不“看海”
坚持问题导向,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内涵。近年来,在住建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结合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际情况,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为株洲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伏天中抢进度,交通堵点变畅行立交

▲ 日前,响石广场隧道核心段正在施工,目前辅道已基本成形。(谢慧 摄)
7月18日一大早,石峰区响石广场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就热闹起来。进入头伏,市区开启烧烤模式,户外走一圈就汗如雨下,更别提高强度的施工作业。响石广场在国庆节之前要达到通车条件,改造工程由此进入冲刺阶段。
“确实累!看到城市通过我们的努力发生变化,挺有意思的。”现场施工人员表示,他们早上5时起床,6时进场开工。避开中午最热时段,再从傍晚干到深夜,藿香正气水、凉茶等成为防暑标配。
改造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中环大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响石广场已变成一个较大的交通堵点。此次改造,将在广场东西走向建设下穿车行地道,交叉路口由此平交变立交。
目前,工程进入第四阶段即隧道核心段的施工,第五阶段绿化等附属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进行。
据介绍,改造后的响石广场标准路幅宽将达60米。
新华桥迎来重生,内联外通搭融城平台
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市路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响石广场的南边,芦淞区与荷塘区交界处,承载东西向主干道55年交通重任的新华桥将迎来重生。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表明,新华桥全桥技术状况评定为D级,其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抗弯承载力不足,且挂梁牛腿的结构状况评定为E级,存在安全隐患。
我市将新华桥纳入《市本级政府投资计划》,打算结合智能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启动拆除重建工程。新建桥梁长度110.1米,桥面宽度38.2米,按双向8车道标准设计,总投资为13937.3万元,建设工期9个月。
“先拆除既有的新华桥,再重建一座新桥。”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全力推进施工前期工作。
在新华桥的东北方向,洞株路株洲段快速化改造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完工后,该路主线将全程无信号灯,通行时间较原来减少8分钟,成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的重要交通动脉。
盛夏时节好施工,北环D段、C段,铁东路、西环线辅道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今年,我市交通畅通行动路网工程计划实施项目213项,将为株洲内联外通搭建一个好平台。
下雨天不用“看海”,海绵城市初显实效
7月20日早上,又一场夏雨来临,市区排水设施运行良好,没有出现“看海”现象。
今年,我市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年初,完成导则的发布及宣贯视频的制作,通过网络视频培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的科学指引。
目前,清水塘海绵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及项目库的编制、审议及发布工作已完成,清水塘片区土壤生态修复及项目建设均以该方案指导。
同时,我市持续开展人行道净化整治。芦淞路(石宋路—株董路)行道提质及新华路(中心广场—钻石路)、建设路(七一路—车站路)行道立柱及无障碍坡道升级工作也在积极准备中。届时,这些城市主次干道将焕然一新。株洲日报记者 沈全华 实习生/罗伯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