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这项考核深圳又拿了全国第一!财政奖励1.2亿!

发布日期:2020-07-16 来源:深圳水务
  2019年底
  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
  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了
  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

  今年6月底海绵奖励结果公布,
  深圳市在北京、上海等
  同批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
  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并将获得中央财政
  奖励资金1.2亿元。

  深圳市自2016年4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海绵城市建设的“七全”模式。住建部高度认可深圳做法,在内部期刊《调查与研究》中刊登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海绵城市  如何“建”?

  在宏观尺度上
  海绵城市涉及到
  山、水、林、田、湖、草等
  生命共同体的保护,
  需要对国土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
  通过生态红线的有效管控
  保护蓝绿本底

  在中观尺度上
  构建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
  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
  等骨干工程。

  在微观尺度上
  通过雨水花园、下沉绿地、
  透水铺装等绿色源头设施,
  调整径流组织模式,
  从而实现海绵城市的
  “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
  全过程和“渗、滞、蓄、
  净、用、排”复合功能管控。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的
  “七全”模式

  一、全部门政府引领
  明确职责 主动作为

  近年来,全市以实施方案为纲领,明确各部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职责,动员各部门主动作为,结合自身职能细化编制各自工作方案。分年度面向政府各部门制定任务分工累计526项,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融入到政府部门各项日常工作中,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全覆盖规划指引
  加强顶层设计 融合构建规划体系

  1、26项海绵城市规划
  谋划了“市、区、重点片区”三级共计26项的海绵城市规划,所有规划成果均邀请住建部海绵城市专委会专家把关、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注重规划成果运用
  深圳市已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成果纳入“多规合一”平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示范市规划等10项规划,实现了规划的“一以贯之”。
  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十三五、十四五”达标路径

  三、全视角技术支撑
  建设全过程精准指导

  结合各点需求 精准指导
  结合工程建设各阶段特点及各行业需求,制定或修订了34部地方标准、指南及要点,为各行业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
  标准技术体系

  四、全方位项目管控
  全过程管理 不搞盲目一刀切

  1、因地制宜分类明确要求
  新建项目严格以目标为导向;存量改造类项目结合问题细化技术措施,弹性管控;特殊项目,如应急项目、特殊地质区域项目、特殊污染源地区等,由市海绵办联合八家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部门项目特点细化出台源头管控豁免清单。

  2、审批关键环节纳入“深圳90”改革
  将海绵城市管控要求量化到地块,纳入“多规合一”平台,政府引导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严格执行海绵城市规划管控指标、相关标准规范。委托第三方对建设各环节进行抽查核查,对于“不守规矩”者纳入诚信体系进行处理。

  五、全社会广泛参与
  推动全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1、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发动作用
  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签订了海绵城市建设框架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发动作用;

  2、走进学校、社区
  与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持续联合开展海绵科普教育活动,形成了常态化的公众宣传教育模式,目前已走进千余家学校、社区。

  3、出台海绵奖励政策
  我市还出台了财政资金的奖励激励政策,共设立10大类海绵奖励事项,覆盖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2019年向31个项目颁发奖励资金1627万元。

  六、全市域以点带面
  “点-线-面结合”

  以光明区凤凰城国家试点为先机,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带动包含27个重点区域在内的全市域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点-线-面结合”实施态势

  七、全维度布局建设
  全维度谋划布局

  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深度融合,划定河道蓝线236.84平方公里,159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黑,463个城市内涝点全部消除,近21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品质提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对各地部署的海绵城市建设近期建设目标。

  洞见
  海绵城市建设亮点案例

  01、香蜜公园

  香蜜公园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均贯彻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海绵城市生态化技术提高了对场地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等功能。

  通过全园起伏的微地形将地表径流和雨洪引导疏排至花香湖和花蜜湖,很好的实现了雨水资源的汇集利用,同时也起到调蓄和滞洪的作用,公园滞蓄水量约7200m3,基本能满足深圳市三年一遇2小时降雨的情况下雨水不外排,雨水收集至湖体后进行浇洒绿地回用等,设计年回用量约为6万m3,对城市周边地区的雨洪管理和防洪排涝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是践行“将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落实到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中”的典范。
  香蜜公园海绵建设实景
  左:溪流及植被缓冲带       右:屋顶绿化

  香蜜公园项目

  02、万科云城项目

  项目结合采石坑地形进行立体绿化设计,绿色屋顶正投影占场地比例70%。与人互动较多,人群流量较大的重要景观节点,采用屋顶花园的形式;

  与人互动较少,但可形成大面积的视觉景观,采用屋顶绿化的形式,种植简单易维护的丰富多样的绿化植物;

  部分屋面既无人的互动,视野难以到达,其主要作用为削减雨水径流,降低屋面温度,种植施工简单,易维护的绿色草毯。
  万科云城

  未来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走

  未来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将实现
  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自觉
  从点线项目转向片区流域
  从碎片技术转向系统集成
  从单维独立转向立体联通
  从传统管理转向智慧海绵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
  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