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代表珠海供水援建雪域高原,两年后...
2016年7月,
珠海市开始对口帮扶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米林县和米林农场。
2018年,
在民生工作调研中,
珠海援藏工作组关注到
米林县供水困难的问题,
并协调珠海水控集团
对口帮扶米林县自来水厂。
两年多来,
米林县自来水厂
在珠海供水的帮扶下,
不仅走上了专业化运营道路,
使米林县居民享受到了
现代供水服务,
也为雪域高原藏区小城的
旅游业发展
提供了必要的供水支持。
旅游业兴起米林供水亟待发展
米林县自来水厂建于1998年,由第一批援藏干部建设,至今也是县里唯一的水厂。早些年凭借当地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的天然条件,水厂尚能满足全县居民用水。但近年来,在深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及脱贫攻坚建设中,被称为“药洲”的米林县,深入挖掘瑰丽奇景与多民族文化特色,打造融体验和观光于一体的农牧生态旅游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色拉山口远眺南迦巴瓦峰月出
游客数量和用水量逐年增长,米林县自来水厂很快“扛不住了”。康金勇说:“不仅用水量不断增长,用户对供水服务的要求也在升级,这意味着水厂需要管理升级,与现代化运营接轨,但现实是资金短缺,仅有的8名员工技术和经验不足,想要改变,但不知道该怎么走。”
林拉公路(318国道)上米拉山口,藏族同胞在冬季农闲时徒步去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朝拜
2018年,珠海水控集团通过志愿报名、层层选拔成立了由陈俊强、麦明胜、洪鸿告三人组成了珠海供水援建小组。在他们踏上雪域高原之前,该集团供水公司已对米林供水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针对问题制定了支援方案,包括建立涵盖生产、管网、营销、计量、水质检测、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管理体系,援助化验、水表等设备器具,以及交流培养人才等。
藏民的火炉用于取暖煮食
康金勇说,在藏族同胞眼里,已成立20多年的米林县水厂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大家都在看外来的和尚是否真的会念经。“开始时,我们又期待又不敢报太大希望,生怕给不远千里来援助我们的客人带来压力,但相处不久,我们就真的看到了希望。”康金勇说。
抵达机场后
水厂同事给援藏小组献上“哈达”
援建两年多米林供水踏上新台阶
珠海水控集团援建米林县水厂有两大任务,一是为米林县水厂建立科学的水质检测、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供水管理运营体系。前者已由珠海供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落实,后者则主要由供水援建小组落实。刚刚克服高原反应,援建小组就开始对米林县水厂“软硬兼施”——
在制度建设方面,强化制度引领,规范水厂各项工作,突出安全生产管理,编制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生产人员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规范,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水厂管理机制空白,激活了水厂的“内生动力”。


编制用水常识宣传册
派送到每家每户
在生产方面,多番调研水源地,探索研究生产工艺改造方案,特别编制雨季出厂水水质改善工作指引,为提升汛期雨季出厂水质指明了路径;加设滤网,减轻了冬季疏浚水源的工作压力。在管网方面,对供水设施现场标记、编注图纸、建立台账;开展管网调查,通过阀门井观察,分析管道连接关系、位置、走向,修整管网图纸,为实现地下供水管道“透明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营销方面,实现抄收分离,给抄表机建档编号,记录用户的详细信息,让用水记录和缴费记录有迹可循;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水费收费窗口,制定收费服务规范,方便用户一窗办多事。实行后,光是第一个月水费回收就增加了近十万,为水厂长远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康金勇和同事们看到了是实实在在的成效,高兴得合不拢嘴。

设立集中收费点

搬运捐赠的水表
在工程实施方面,制定并有序推动落实水表、管线等供水硬件设施升级更换计划,手把手教当地员工规范安装和管理,确保珠海水控集团援助的价值25万元共计716个智能水表安装落地,逐步减轻人工抄录的工作压力,逐渐解决抄表需要钻下水沟、挪水泥板的难题,推动供水设施智能化管理。
对米林县县城水表工况进行排查,因西藏地区寒冷,室外水表安装于井内,图为水表在水泥盖板下,每次抄水表需要先把水泥盖板人工搬起。之后用了捐助的智能水表就不用人工抄录,减少了很大工作量
“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康金勇说,他从未想到水厂还能做这些事情——援藏小组高度重视宣传工作,联系当地电视台科普健康用水方式,分发专属用水指引,还走进藏民老乡家中“上门服务”,分享用水小知识,提升老乡们的用水体验,这让米林的老百姓们赞不绝口。
为用户讲解自来水知识
在珠海水控集团的大力支持、援藏人员的全力以赴、当地各级政府的帮助、全体水厂员工的戮力一心下,米林县水厂不断迎来喜报:2018年年底迎来自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2019年利润更是同比增长了10.9%;因为经营条件改善,供水服务大幅提升。“缺氧不缺精神”
他们将汗水融进雪山里
九月是当地的雨季,也是水厂最为吃力的时候。没有水库,水厂只能从河流取水,一下大雨,入厂水泥沙多浊度大,给出厂水质带来极大的影响。对这个问题,援藏小组非常着急,刚来不久就提出要去取水点实地调研。可是路途遥远,不仅要开车开上好一阵子,还要徒步行走方可到达。还没来得及等康金勇准备好雨具,他们就急着出发了。
这毕竟是与珠海截然不同的高原啊,陈俊强、麦明胜、洪鸿告没有想到天气说变就变,暴雨说下就下。这雨也与沿海温热的雨点截然不同,特别冰冷。一行人被“冰雨”倾盆浇灌,大家浑身湿透。好一会儿雨停了,康金勇提议往回走,三个援藏人员冷得浑身发抖,哆嗦着往前走,还打趣道:“遇水则发,水厂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是康金勇听到的第一个“广式幽默”,直到水厂焕了新颜,他的心里又浮现了当年那一幕。
真正的“寒冷”在后头。位置偏僻的藏医院推土建设,不慎挖断主管,康金勇带着援藏小组紧急抢修。好不容易从市里租借到热熔机赶进度,却因油量不足罢工,陈俊强、麦明胜灵机一动,把汽车上机油挪到热熔机,成功解决问题。正值藏区十二月,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十几度穿的袄子,抵御不了零下三四度的寒冷,更别提要泡在有薄冰的水里露天作业。夜深了,刺骨的寒冷让人牙关哆嗦,手脚僵硬,但为了尽快通水,保障藏医院第二天用水无忧,大家一致决定彻夜抢修。冷得僵了,他们也不考虑自己受不受得了,只担心耽误抢修。康金勇经验丰富,在工地上捡废弃的木板,浇上油,生火取暖。“谁冷得不行了就凑上去烤一会火,然后再揣着微薄的热气继续工作,直至凌晨四点抢修完毕。”康金勇真的服了,过去从来只在白天抢修爆管,但这三位珠海水控人记挂着的是用户第二天醒来用不用得上水,却从未考虑自己能否扛得住这高原深夜的彻骨寒冷。

引导水厂制度流程规范化
定时清洗清水池
康金勇毕生难忘,援藏小组的麦明胜救了他爱人的命。清洗清水池时,康太太不慎掉进集水坑,一片漆黑,她害怕地大声呼救,但身旁的同事都不会游泳,伸过去拉她的扫帚却不够长,大家都慌了神。正在接驳电线的麦明胜听到急促的呼叫,虽然听不懂,但直觉告诉他“出事了”。他冲到现场,看到康太太正在水里挣扎。他毫不犹豫扎进刺骨的水中,把她救了上来。康金勇赶来后,他又不顾自己浑身湿透冰冷,催促康金勇带太太去医院检查。“我不敢想如果没有他的救援会怎么样,”康金勇说,麦明胜这样的勇敢和善良,就像雪山一样圣洁纯净,让他和他的家人永远铭记。经此一事,援藏小组又把安全生产制度重新梳理强调,安全生产成为了水厂最为重要的理念。
在这里,三人历经了生平首次大地震,6.3级大地震震得宿舍楼顶一大块水泥砸下来,轰隆声让所有人惊醒,抄起棉被就往楼下跑,余震平息,三人小组心还在嗓子眼,却假装若无其事地给家里报了平安。

宿舍窗外的风景
在高原上,“苦中作乐”是一门“必备生存绝学”。看似最强壮的陈俊强高原反应最严重,好几个星期鼻孔都是血丝,整宿睡不着觉,可病一好就乐呵乐呵地张罗着要露两手厨艺;面色冷峻的洪鸿告常常通过视频逗女儿,这是他内心的“加油站”,宿舍信号差,打一次视频不容易,他往往一边眼角湿润,一边看着一岁的女儿呵呵笑;麦明胜做事有担当讲义气,很有大侠风范,但是却奈何不了西藏的青稞酒,受邀参加藏历新年,没喝几口就开始“腿软”……
2018年尾作客藏族同胞家
学到了藏族喝酒礼仪
时间精力有限,能做的事情有限,但他们三个人时刻都在想着为米林县水厂可以再做点什么、再留点什么。因阶段性工作已经完成,加上组织需要,麦明胜、洪鸿告、陈俊强需要提前返回珠海。麦明胜还带着一份荣誉,他被评为“米林县住建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
疫情最紧张时,洪鸿告捐赠的口罩到达米林县,图为水厂工作人员在分发口罩
回到珠海后,三人的援藏事业没有画上句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这支队伍纷纷发动更多同事义务当起了水厂“顾问”,在线指导水厂业务;疫情期间,更是多方筹措,在全国“一罩难求”的时候,邮寄500个口罩,确保供水安全;协助米林县水厂编制第一个五年发展纲要,包括水厂人才引进、供水布局优化、厂务公开建设……水厂前进方向清晰可见。三人虽不在米林县水厂,心却始终牵挂水厂的发展。正如康金勇所说:“他们走了,但他们的技术和理念却在这里发扬光大,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作者:张智慧、管甘萍、吴海珍 、陈荷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