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绣花式”改造 上海市政总院精雕细琢百年杨厂

发布日期:2020-06-02 来源:上海市政总院
日前,
上海市政总院EPC总承包的杨树浦水厂开工,
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厂内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
就有9处12幢,
还有多处保护性建筑。
在这里修水厂,可谓“绣花式”精雕细琢。
  BIM技术
  动态演示文物保全
  此次深度改造设计前,总院调查走访多处,最早能找到的图纸是1935年的几张手绘图纸,数据极其有限。总院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对全厂进行了逆向建模,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将现状厂区数字化呈现。
  在此基础上,采用BIM技术进行工程协同设计,减少专业冲突,提升设计成果品质,并利用BIM技术对文物保护方案进行模拟,结合施工步序,动态演示改造过程中相关文物建筑的保护措施,有效地降低损毁风险,为后续阶段的工作开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信息数据支持。
  倾斜摄影逆向建模
  凌波微步
  旋挖桩清障和围护
  杨树浦水厂厂区地下情况复杂、障碍物多,隐蔽工程多。新建生产设施和文保建筑最小距离仅为7米、在役净水设施管线最小距离仅为3米,而新建构筑物均为地下水池结构,最大基坑深度达11米。
  为此,总院根据每个构筑物建设条件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的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和坑外地表最大沉降等设计控制参数。
  金屋藏娇
  国宝里变出新水池
  将现状的甲乙丙砂滤池叠清水池,改造为炭滤池是工程的一大难点和特色。改造后,已到使用年限的老构筑物可重新焕发生机,继续服务广大市民。
  甲乙丙滤池均为历史保护建筑,需要保留整理外立面。总院通过现场实地查勘,合理利用已建的池体、渠道,重新进行聚合物水泥砂浆粉刷加固,保证使用功能。

  甲、丙组滤池
  现代科技
  给文保做健康监测
  杨树浦水厂是我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的地面水厂,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使这座建筑成了沪上工业厂房中的美丽风景。
  杨厂中的建筑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要载体。此次水厂改造施工过程中,总院特别注重加强文物保护,运用大量现代科技,在施工范围基坑密布了大量水平位移、沉井观测探头,基坑轴力探头,现有老的文物变形位移探头,精准观测变形情况,做到施工过程全视频覆盖。
  修旧如旧
  还原历史建筑风貌
  为做好新增设施和历史风貌的和谐与统一,总院从路网结构、形式体量、高度视线控制,立面材质颜色,绿化,水面都进行了优化设计构思。
  通过工艺处理流程和总平面布局优化,新建设施以达到严格控制构建筑物高度的目的,坚持对历史建筑的尊重和还原,实现改造后尽可能保持水厂的空间格局不变、建筑风貌不变、整体天际线不变。
  云上制水
  智慧水厂历久弥新
  通过调研杨树浦水厂现有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和需求点,总院利用物联网、信息资源整合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杨树浦水厂生产、运行、维护、调度和服务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进行重新梳理分类,提出了“云上制水,八大智慧管理”的智慧水厂管理理念,实现生产及管理过程真正的“智慧化”及无人干预,将杨树浦水厂打造成为信息互通、反应快捷、管理有序的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环境舒适的水厂,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智慧水厂标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