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公司员工这样书写战疫日记
1月23日
武汉封城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序幕
危情似火,号令如山
120救护车需要司机
隔离点需要“管家”
方舱医院需要水电保障
污水排放要达标
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
武汉市东西湖自来水公司公司员工
纷纷请战
他们是凡人,也是英雄
在抗疫斗争中经受住了浴火淬炼
让我们从这一篇篇战疫日记中
感受他们战胜疫情的决心
120救护车司机战疫日记
讲述人:余小虎 中共党员 柏泉营业所司机与时间赛跑,我总想用最短的时间把病人送入医院

我赶紧交接完营业所工作后,便立即赶到区120急救中心参加为期两天紧急培训。第二天正值大年三十,与老婆沟通后,她沉默了一下,说:“你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们全家人等你回来”。
大年初一是我出勤的第一天,那天正好是我父亲64岁的生日,年前说好的庆祝我只能爽约,在电话里我跟老人说了声生日快乐。
那天我拉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发烧而且咳嗽,他说他可能“中招”了。在他上车时,我感到一丝紧张,此时在沉闷的防护服下,内衣已经汗湿,深吸一口气,危险的事情,总得有人做!
一天夜班,凌晨1点接到120调度室电话,径河永丰苑一位50岁的患者高血压突发,在确认病人是否发烧、能否正常行走等具体情况后,我做好准备第一时间到达患者小区将他送入医院。
每次执行任务,我都感觉在与时间赛跑,想用最短的将病人安全送入医院急诊室,希望每位病人都能逢凶化吉。
3月5日,是我们坚守的第43天。下午,我们接到可以回家的通知,百感交集。这场硬仗,不确定要打多久,不确定什么时候能结束,在这里我感受到心酸、失落,还有温情和胜利,但是依然不变的是永不退缩、战胜疫情的信念!
讲述人:鄢立成 中共党员 市政工程队司机
“三高”面前我们选择逆流而上

从左至右依次为:龙波、鄢立成、张昌文
当我报名参加120救护车司机的时候,有同事问我:“现在听到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都会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而你怎么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呢?”我说:“枪总得有人来扛,要不然仗还怎么打?我是党员,不站出来怎么行?”不是说我有多伟大,其实我也很怕,但是当我看到那些病人的时候,真的感受到他们的无助,所以我想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随后,我们部门的龚文斌、张昌文、龙波3位同事也加入进来。
我们运送的急救病人90%以上都是发热病人,当遇到防护物资紧缺时,我们只能穿普通的防护衣、戴普通的护理口罩。遇到高峰期,更是连吃饭都毫无规律,有时只能吃口冷饭冷菜。1月29日一大早,我将需要隔离的疑似发热病人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东西湖医院陆续转往径河卫生院,一直到深夜12点才将病人全部转移完毕。我们每次出完任务,必须给车辆进行清洁消毒,全部程序完成得花费2个小时。那天,当我返回协和东西湖医院,已是第二天凌晨了,但我仍然一丝不苟地做完清洁消毒工作,才返回宿舍休息。
2月19日下午,出车途中调度室要我到太康医院接一位重症新冠肺炎的老人转院蔡甸火神山医院,由于是出车途中更改的任务,车上没有带担架员。到了医院发现医院也没有担架员,再派别的车时间不允许。
生命至上,我没有犹豫,冲进新冠肺炎的ICU病房,和病房内的医护人员一起把老人抬上担架车,推出病房,送上救护车,而后马不停蹄的赶往蔡甸火神山医院。到了火神山医院的ICU病房前,由于推车通道被堵,我和院方医护人员走台阶进入病房直至抬上病床。身上的防护服密不透风,全身都汗湿了,人都感觉要虚脱了。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和我的同事们风雨同舟,逆流而上,为了战胜疫情,我们不会退缩;困难面前,我们不会害怕;战胜疫情,我们充满信心!
讲述人:豆增军 中共党员 新世纪公司机务部部长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得上
在集团发出号召后,我主动请缨,报名成为区120救护车司机。家人对此感到担忧,“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万一不小心被感染怎么办?”我就宽慰他们,“没事的,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党员不上,谁上啊?入党誓词里面不是有一句话‘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吗?”
为了让自己能安心投入救援工作,我让老婆带着女儿去娘家暂住一段时间。每天执行完任务,就自己在家隔离。其实集团公司已经安排了参与一线救援的人员的集体宿舍,并且余氏墩水厂每天会送饭,但我不想在这种非常时期给大家多添负担……
讲述人:高德明 司机
我最终坚持下来了,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从左至右依次为:高德明、张联海、高骥
万万没想到2020年的这个春节,我们的国家,我的家乡武汉爆发了这么严重的疫情,1月23日,当我看到集团公司要紧急调派一批持B照的司机去支援区120急救中心。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该挺身而出的时候来了。但是开急救车比平常开通勤车要辛苦很多,我已经五十八岁了,一天下来人的体力和耐力都跟不上。
医院的防护物质缺乏,我们出勤只能戴普通口罩,防护服码数也是时大时小,小号手套根本就戴不进,但是不戴的话感染的风险太大了,没办法,就只有强行戴上去,一趟任务3个多小时,手指全麻木了,由于长时间血液流通不畅,人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刚来没几天,我感觉身体非常疲乏。特别是上完夜班,身体吃不消。我担心影响整个团队的运转,本想申请增派一名年轻体壮的同志替换我。
这个时候,余小虎和张联海主动要帮我承担夜班任务,解除了我的顾虑,他们的拼劲增加了我留下来的信心。我比他们年长,要起带头作用,如果我这个时候退了可能会动摇整个团队造成其他同志心理动摇。我立即向单位要求我要坚持下去。
怕影响家人,我和其他8位同事一直住在公司安排的教师公寓,中午余氏墩水厂会为我们做好盒饭。执勤时就在医院吃盒饭,有时候忙到下午两三点过了饭点,就泡一碗面充充饥。
看到班组成员吃不好,我想方设法弄来电磁炉、买了锅,鸡蛋,青菜,早起的时候就把鸡蛋面条弄一点,让自己和大家换个口味,加强一点营养,这样也可以提高一点免疫力,加强我们支援队伍的战斗力,同志们都念我的好,我总是一笑而过,只有大家好了我们才能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想,这是我退休前乃至我的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经历。我相信我的国家,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请大家再加把油,我们一定会回归正常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高骥 汽车服务公司司机
忠孝不能两全,我把对母亲的愧疚放在心里
这个春节,我本来有着完美的计划,想和家人们好好聚聚,舒适地度过一个假期。但当我1月23日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
1月24日一早,我赶回公司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作为120急救车的司机,自身一定要做好防护,更要克服护目镜起雾给开车带来的不便,克服厚重防化服闷热的煎熬,快速安全的抵达救援现场,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就是与病毒赛跑的第一棒,第一棒跑得快、跑得稳才能让后续的救治力量继续向胜利的终点冲刺。
2月4日早上,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3号下午不慎被家里看护犬咬伤,因为知道我的工作性质,老人怕影响我工作,4号早上才告诉我被狗咬伤。
我听到消息一时心急如焚,我赶快向单位负责人朱辉求助,他及时帮我联系了区卫健局,我赶紧开车回去,带老人打了第一组疫苗。
疫苗一共要注射五组,前三组都和我的工作时间错开了,但第四组的注射时间却正好我当班,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打电话到社区狂犬疫苗站,得知可以推后1天,我心里这块石头才落了地。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国家遇到这么严重的疫情面前,我要严格用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行动践行自己入党申请
书中的诺言,对母亲的愧疚我只能放在心里。
讲述人:张联海 司机
我们一家人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
1月23日,我报名成为了区120急救车队的一员。开救护车时穿着隔离服,我长得又胖,身上总是汗得透湿。一天下来,浑身不舒服,头昏脑胀,但我总是暗暗给自己鼓劲,“加油!武汉加油!武汉必胜!”
我老婆在慈惠红色物业工作,她也积极为小区楼道消毒,为解决小区业主的药品、生活物资需求而努力。儿子张恒先后在集团公司的安排下参加了径河卫生院执勤、区救援物资转运等工作。
我们一家能为祖国和人民尽一份力,我感到很光荣,盼望春暖花开,希望喜讯传来,渴望疫情早除,我们一家能好好在一起吃顿饭。
讲述人:钱雄涛 水工公司司机
只要战疫需要,任何时候我都会冲上
1月27日我岀车的时候,一位80岁的老人,他身高一米八七左右,个头大,又不能走,吃饭都困难,他都在三楼,我和医生抬了40分钟才把他抬下来。
3月1日是我女儿生日,我在一线工作不能陪女儿过生日,只能在电话里对女儿说,“等疫情过了,爸爸好好的陪你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啊!”
讲述人:张虎 环保科技公司司机
我一定要把这份危险但意义非凡的工作完成好
1月25日,我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到东西湖120急救中心,担任急救车司机。放下电话,平复了一下心情,我对老婆说要去支援120,当急救车司机。老婆脸色凝重地沉默了许久。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并一再嘱咐我在工作中一定好保护好自己,她和孩子期盼着我平安、健康归来!
1月26日,我来到120急救站,医护人员都全服武装,在不停的忙碌,我心里不由得开始忐忑起来。医护人员给我讲解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科学预防知识后,我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了些。
1月27日,我正式上岗了,我接到的任务是,去社区医院接一位有发热症状的婆婆回区人民医院做治疗。我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穿好了防护服,顿时觉得自己像一名披上了铠甲的勇士,恐惧的情绪一扫而光。
到达社区医院后,社区医院医护人员一手拿着简易的行李,一手搀扶着婆婆走出医院大门,婆婆87岁了,有一条腿伸不直一瘸一拐的。随车医护人员核实婆婆的信息后,搀扶着她向我这边走来。这时我才发现,婆婆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走起路来比较缓慢。
她一边走,一边跟旁边的医护人员说“谢谢你啊!老婆子又给国家找麻烦了!”当她走到我的驾驶室边时,用她微弱的声音跟我,“谢谢师傅来接我啊!”当我听到婆婆这句话后,心头一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危险但意义非凡的工作完成好。我快速的把婆婆送到医院,争取婆婆能尽快治疗。婆婆下车后,再次向我挥了挥手,我向她做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回到站里,脱掉防护服,才发现内衣和头发早已汗湿,但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2月9日,本来我轮休,我和同事们在教师公寓备勤待命。晚上10点20左右,接到车队队长电话:“赶紧起来,有紧急任务,今晚要送一批病人到火神山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一行6人迅速穿好衣服赶到医院。马上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当中。检查车辆状况、随车急救设备是否齐全,换好防护服,集结车队到达指定地点。夜幕下,蓝白交替闪烁的警灯仿佛在鼓励着我们,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不会惧怕病毒的!
任务完成后,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多钟了,我和同事们虽然都很疲惫,但想到病人马上能得到很好地治疗,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凯瑞丽呈隔离点战疫日记
讲述人:郭恒 新世纪公司工作人员抗疫也是一场提升自我的历练

凯瑞丽呈隔离点情况复杂,病人有的很严重,每天有需要住院的病人转出,有疑似的病人转入,我们要细致地做好登记。一天要跑出跑进很多趟,送病人到医院看病、拿药、打针、出出进进的,有时会到深夜11点,像打仗一样。因为防护服紧缺,为了节约使用,我们有时一整天都不敢喝水。
2月8日下午3点我和陈新一起隔离点送第一批阳性病人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我们穿的普通的隔离服,但仍然认真地清点人数,随车到方舱医院去对接,因为初次去方舱,那里人多,程序不熟悉,交接完病人已经到晚上10点半了。
为了避免把病毒带回家,我们都吃住在集团公司安排的教师公寓里,因为每天会接触病人,有时心理也会很紧张,晚上总会睡不着觉,点上的医务人员会安慰我们,只要做好的防护,及时消毒,问题都不会很大。
3月4日,我们到隔离点工作整整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看到医务人员的忘我工作,看到点位上其他工作人员的对工作认真负责,让我震撼,我会和他们一起抗战到最后一刻,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讲述人:陈新 新世纪公司工作人员
一个人不光只有自己,还有家庭担当和社会责任
一次,街道送来一对母女,母亲大概七十多岁需要隔离,当时身体不太好,除疑似新冠肺炎外还有一些基础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有人陪护。
女儿根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以为送她母亲来隔离就可以了,还需要有人陪护?
就说需要回家去拿一下生活用品,因为她们家就在酒店附近,我们也没多想就让她母亲在酒店大堂的沙发上坐一会,等她女儿来了一起办理入住隔离手续。
可是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忙完外面的事情进到酒店的时候突然看到那位母亲还坐在沙发上,精神也不太好,我就向大堂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值班人员说她女儿一直没有来,联系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
我赶紧走到老太太身边询问情况。老太太说,她女儿可能也担心会被传染病毒,一直纠结着不愿意过来,她女儿家也是一家子人需要照顾,家里还有小孩子,老太太是既理解也委屈。嘴里一直喃喃低语说,“她不会来了。”“她不会来了。”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老太太的无助让我心酸。
我安慰老太太不要急,告诉她她女儿肯定是要先安顿好家里才能过来。我找到值班工作人员要到她女儿电话,耐心的告诉她:“这里都是一人一间房,所有病人都不可以随意走出房间,感染风险较低,您母亲现在最怕的不是病毒,而是没有亲情的温暖。”
通过沟通,她女儿也确实放心不下母亲。立马整理了日用品赶了过来。我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老太太的情况,当老太太身体好转了,情绪稳定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也很开心。
2月29日,我们将最后一批病人到网络安全基地隔离点,凯瑞丽呈隔离点也转为出院病人的康复驿站。现在我们就是关注好每位病人的检测结果,希望他们能尽快回家。
不管是疑似隔离点还是康复驿站,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能让病人安安全全回家。我觉的一个人不光只有自己,还有家庭担当和社会责任。我的一点付出,能换得病人病情好转,我很满足。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战疫日记
讲述人:钱柏延 泉鑫公司员工我会坚守岗位,时刻准备战斗


当天晚上,为了抢在患者转入前完成B、C两个厅的水电隐患排查,10多名党员、干部、员工进舱突击紧急任务,11个小时内不停不休,处理电路故障120余处。特别是凌晨1时新的任务指令来到的时候,队员们没有叫苦,又接着战斗9个小时,圆满完成了任务。
我内心深受震撼,我被这些党员、干部的冲劲、拼劲所打动。2月9日,在战疫的“火线”,我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决定用我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在这场战疫中做到无惧无畏。
2月12日,我到到进舱任务,要和同事一起对A厅洗漱间和洗澡间后面的供水管做保暖处理。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个进舱任务,我全副武装走进隔离通道检查,暗暗为自己鼓劲,方舱医院里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安保人员,他们都待在医院里工作不危险吗?他们义无反顾的奋斗在一线,我的工作是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的,我镇定下来。圆满完成了进舱任务,很好的保障了随后紧急降温期间的保供工作。
疫情还没结束,我的任务还在继续,我会坚守岗位,时刻准备战斗。
排污口消毒战疫日记
讲述人:王凯 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公司巡查稽查队小队长我要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冲锋在前,战斗在前!


我家住蔡甸区,防疫期间道路封闭,需要绕行,为了不耽误工作,我每天六点起床,争取8点前赶到单位与队员会和,保证8点半准时出发执行任务。
特殊时期,防护服资源紧缺,为了节省防护服,我们一般上午出去执行任务的同志,中午将防护服消毒给其他同志接着穿。2月17日早上,我们和队员们照常出去给排污口消毒。因当天的温差特别大,忙碌了一上午的同志们浑身是汗,好几个同事的防护服都破了。中午回单位吃午饭,我想一脱防护服估计就破了,就干脆说,我不脱了,下午我再接着出去,这样可以节省一套防护服。(何勤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