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协会要闻

协会40周年

综合新闻

行业要闻

地方水协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踏寻红色足迹 传承抗战精神 ——濮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组织青年职工开展思政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辉映历史,照亮未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奋进力量。9月18日,濮阳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组织46名青年职工走进清丰县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和台前县将军渡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红色研学活动,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精神伟力。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精神火炬

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曾是全国最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心脏,被称为“边区中枢”“平原首府”。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曾驻扎于此。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领导指挥边区的抗日斗争。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将大家带回了那段烽火岁月。大家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叙述,在泛黄的文献资料前驻足凝视,在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旁沉思良久。从边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场景复原,到“村村有烈士、户户有忠魂”的感人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青年职工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

一双棉鞋见真情,鱼水情深永流传

一双几乎辨不清布色的棉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左脚补丁占半个鞋面,右脚补丁沿着鞋边围了大半圈。1944年冬天,一场大雪后,家境贫寒的村民陈合修正打扫院里积雪,脚上穿着一双露着脚趾的单鞋。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杨勇见状,立即回屋拿出自己的棉鞋送给陈合修。此后几十年,陈合修一直珍藏着这双棉鞋,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拿出来穿。这双朴素的棉鞋,凝结了党群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让在场的青年职工深受触动。一位青年职工感慨道:“杨勇将军的棉鞋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它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我们要在工作中传承这种精神,用心服务用户。”这珍贵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前辈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也见证了跨越时代的精神传承。

强渡黄河天险 千里跃进壮歌

下午,研学队伍抵达位于台前县孙口镇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该馆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河处”而建,坐落于豫鲁交界的黄河之滨。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以台前孙口为中心渡口的300里河段上强渡黄河,继而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青年职工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动态复原的渡河场景前驻足。通过3D投影技术,当年黄河岸边千帆竞发、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天险的壮阔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在“军民大动员”展区,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和泛黄的支前账本记录着当地百姓“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当军粮”的无私奉献。在“鏖战鲁西南”的沉浸式剧场内,逼真的音效和光影效果重现了羊山集战役的激烈场景,青年职工们仿佛能听到枪炮的轰鸣与战士们的呐喊,深切体会到刘邓大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

赓续红色血脉 青年勇担使命

活动结束后,青年职工纷纷表示:“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初心的叩问、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淬炼。我们将以抗战精神为灯塔,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与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坚持艰苦奋斗,在平凡岗位上顽强拼搏;坚持一心为民,用真情服务用户。我们要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供水事业的脉动之中,在保障安全优质供水的实践中砥砺前行,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告慰历史、告慰先辈,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