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阿拉尔北扩区,塔里木河畔热浪翻涌,工程机械的轰鸣与工人的汗水交织成网。谁能想到,这片被污水管网短板“卡住脖子”的区域,如今正以一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加速“生长”,悄然改写着城市发展的轨迹。
2024年,阿拉尔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北扩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列为重要民生工程,一场“治水兴城”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该项目总投资1.63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4万立方米,出水水质为国家一级A标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并非孤立存在——未来将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形成“双核联动”格局,通过管网互联和应急调度系统互为补充,为城市水环境安全织就双重保障网。
走进紧张有序的施工现场,生化池内工人正进行钢筋绑扎和设备预埋作业。“项目采用‘分期建设、弹性扩容’模式。”水务集团工程项目(技术)部唐少华介绍,“一期一次性建成配套用房,二、三期则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动态扩容设备,既避免前期设备空置浪费,又能灵活匹配北扩区重点项目推进节奏。”这种“生长型”建设模式,让污水处理能力与城市扩张需求“无缝衔接”,也成为同类工程的样本。
这座“会生长”的污水处理厂,其价值远不止于规模本身。作为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大学城发展的关键配套,它将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医疗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通过稳定达标排放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医疗教育高地筑牢绿色屏障;处理后的中水经系统规划,一部分用于厂区绿化养护,另一部分作为生态补水补充至周边胡杨林、景观河湖等区域,既减少新鲜水资源消耗,又通过补充生态基流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推动污水处理厂从单一“治污设施”升级为多功能“生态节点”。
从前期规划到主体施工,从一期落地到多期并进,北扩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历程,恰是阿拉尔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它不仅实现了水体的净化与资源的循环利用,更以生态功能的完善与配套能力的提升,成为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石。
如今,机器的轰鸣声依然响亮。这座“会呼吸”的污水处理厂正持续生长——它承载着城市对碧水蓝天的期待,更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篇章。












